【I love animals, they taste good】
金音十年第肆輯 GIMA10×10 Vol.4
「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權力關係,座落在棋盤裡與棋盤外,下棋的人,與被支配的棋子。看似黑白分明的棋盤格裡,有著曖昧的灰色地帶。有些動物提供食用,用來維持我們的生命與營養必須;有些動物是娛樂性質,陶冶我們性情;有些動物是實驗室會員,讓我們往人類2.0前進。動物園、海洋公園、馬戲團、育嬰室,有一天棋盤內的空格將全被填滿。」
關於動物保護的討論通常圍繞在貓狗不棄養、動物園裡被關在牢籠裡的動物沒有自由,或是海豚秀的海豚容易受到驚嚇,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事情,但,你盤中的食物呢?這是這次我們也想提出的問題。
綜觀歷史上人類與動物的關係,從最早的掠食獵物至同伴關係,再至豢養、實驗與觀賞,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變得密不可分之餘,人類甚至成為了宰制動物生殺大權的物種。隨著人類與動物間的爭議越趨複雜化,有人便跳出來呼籲:「動物也有與人同等的生存權利!」同時,有人則大聲咆哮:「少偽善了,你以為你多神聖?你活著本身就是對生命與環境的剝削,憑什麼談論動物權。」事實是如此沒錯,只要我們還活著就永遠都有可能造成傷害,但偽善該被反對者拿來當作批判的用語嗎?不批判的話是不是就能逃避問題然後安心地活著呢?還是偽善本是人類自身察覺的矛盾狀態,是覺知的必經過程?
有關動物的道德沒有解答,道德也並非全部,我們的目的也不是提供解答。但我們想說的是:不能停止思考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不該讓「全有」或「全無」的二元觀點阻斷我們進行價值判斷,只用偽善一詞就否定了關注動物的權利。只有思考才能減少傷害,面對所有的議題都是同個道理。
如果動物保護或吃不吃肉與否的問題對你來說太遙遠,那你至少可以從食物的認知切入,畢竟這不只關乎動物的生命,更牽扯到環境永續。畫面中的魚是鸚哥魚,屬珊瑚礁魚的一種,在海洋生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根據2018年6月更新的「臺灣海鮮選擇指南」,珊瑚礁魚類被列為「避免食用的物種」之一,因捕撈方式破壞棲地,且已遭過度捕撈而數量遽減,造成海洋資源不易恢復、生態失衡。沒有需求就沒有供給,消費者的選擇才是改變環境的關鍵,可以的話避免將牠當作腹中物啃食。
*臺灣海鮮選擇指南:http://fishdb.sinica.edu.tw/seafoodguide/index.html
對我來說,自由就是有所選擇。
對你來說,自由是什麼呢?
#自由就是
-
特別感謝夥伴Terry每次都幫我做標準字,還有最重要的妮和允中和整個金音團隊,給創作者很大的發揮空間,完全呼應主題捍衛我們的創作自由。從主題到視覺到最終選擇音樂相關的場域進行畫面拍攝,整個過程他們都非常用心,我這張拍攝的佈局和視覺編排也被藏了彩蛋,其中最大彩蛋是紅色邊框,取樣「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1984 年創立的「自由時代週刊」封面,其他彩蛋你們自己找~
等等會傳完整的三張漫畫,對是有劇情的,我還有很多其他東西想講~~趁這空檔你們先分享這篇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想傳達的議題和金音獎本身,因為分享是你的自由!(當然不分享也是^^)